皮膚癌被誤診照打雷射,造成皮膚潰瘍。醫美風行,但皮膚科醫學會警告,有些皮膚疾病可能沒有得到正確診斷,臨床常見過度除斑,造成皮膚出現如同「梅花鹿」的斑點; 還有不少民眾被廣告詞迷惑,像是誤以為植髮時植髮量越多越密越好,反而影響植髮的存活率,造成毛髮稀疏。
一名中年婦女覺得臉頰旁有血絲影響外觀,到醫美診所被當成血管擴張,打了幾次雷射,卻造成皮膚潰瘍,後來轉到皮膚科求診,醫師覺得有異,切片檢查才發現竟然是皮膚癌。
皮膚科醫學會美容醫學委員會主委、萬芳醫院雷射中心主任蔡仁雨說,還好這名患者不是皮膚癌中惡性度高的黑色素瘤,否則盲目打雷射不僅延誤治療,也可能造成癌細胞轉移的風險。
蔡仁雨說,醫美診所林立,微整形大行其道,不少人想要掃除臉上的皺紋、斑點,卻被廣告及折扣優惠吸引,甚至做了不適合的治療。
他的診間常遇到本來無斑打成有斑,或是臉上皮膚變成「梅花鹿」般的斑點,這些斑點往往要一到兩年後才能恢復。他建議民眾做微整形前,應先諮詢皮膚科醫師,瞭解自己的皮膚狀況。
另外,近年來流行的植髮,有醫師標榜「韓式」、「美式」、「歐式」,讓消費者眼花撩亂。蔡仁雨說,常有醫師號稱植髮量多,但「種得多不代表好」,頭皮上可以植入的毛囊數有限制。
他比喻,就像種稻一樣,若植髮密度太高,反而會因為影響頭皮的血流供給,引起皮膚破壞,讓頭髮的存活率下降,結果花了大錢,一、兩年後還是頂上稀疏。蔡仁雨說,以密度來說,植髮只要每平方公分「種」30到40撮就好,並非越多越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