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杰∕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指出,勞工在上下班時間通勤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可視為職業災害,得以請領職災給付,不過勞保局也提醒,職災給付仍有一定原則依循,過度繞路、非為合理正常上下班時間發生事故,恐無法獲得職災給付。
日前一名男子於網路分享,指他下班時於返家路上遭遇車禍,但向勞保局申請職災給付卻遭駁回,申請爭議審議、訴願也全遭駁回,指其所走道路並非上下班應經途徑,並以Google地圖建議的路線舉例,引發網路熱議。
勞保局表示,勞工於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只要原則上符合上下班「適當時間」、「應經途中順道路徑」,一旦發生事故就符合職災給付標準。
勞保局職災給付組組長陳慧敏表示,所謂「應經途徑」勞保局並未嚴格限制一定要是最短路線,若有勞工有加油、接送配偶、小孩而稍微脫離原有路徑都是允許範圍,原則上勞保局都會給予職災給付。
勞保局表示,根據勞保條例,若是因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以致傷害、病痛無法工作,可向勞保局申請職災給付,第一年將以投保薪資的70%,發放職業傷害補償費,第二年則降至50%。
但陳慧敏指出,此案無法給予職災給付是因此勞工發生事故的地點與路徑,偏離合理路徑甚多,耗費時間又多,過於繞路難以採信是單純上下班路線,而無處理其他私務,且勞工雖然聲稱五年來皆行駛同一路線上班,但並無證人可以作證這是他平日上班路線。
陳慧敏表示,外界此次雖聚焦於審查時採用Google地圖作為依據,但事實上,Google地圖只是在科技發達的現在的一種佐證,不是唯一審查依據,過去勞保局本就會依紙本地圖研擬路線,推估上下班的合理路線,且此次勞保局還派員實際駕駛模擬的三條路線。
勞保局利用Google地圖推估此個案通勤途中,若是選擇另外兩條路徑都可比他選擇發生事故的路徑通勤時間縮短將近一半,另外兩條路徑約13~15分鐘,該勞工選擇的路徑則為28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