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人民幣列特別提款權 IMF內部激辯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貨幣基金(IMF)5月起針對人民幣能否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的成分貨幣進行「專家審查」,以四項標準來評估人民幣的永續能力,並在內部引發激辯。IMF理事會將於今年11月或12月對此案進行投票。

目前SDR的成分貨幣有美元、歐元、日圓及英鎊。如果人民幣也被列入,等於是替人民幣作為國際準備貨幣背書,也是人民幣落實國際化的重要步驟之一。今年3月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對IMF總經理拉加德表示,中國將加速進行必要的改革,以符合進入SDR的標準。

審查標準有四項。前三項分別是人民幣在外匯現貨市場的交易量、在外匯衍生性商品市場的交易量,及各國央行以人民幣作為準備貨幣的水準。這三項標準具有某種程度的主觀性;只要人民幣獲得普遍使用,即使人民幣的流通性比某些非SDR貨幣低,IMF仍能決定人民幣符合這些標準。

第四項標準,則是認定人民幣利率是否以市場為基礎,此點將更不易明確設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曾表示,中國可能會在今年底取消銀行存款利率的上限,這也是中國官方控制的最後一項利率。果真如此,便可能滿足IMF理事們同意人民幣納入SDR的條件。

IMF已經暗示,認可中國最近放鬆人民幣匯率管制的作法。IMF 亞太部門副主管羅勞爾之前表示,人民幣匯率「正邁向均衡」,與以往IMF指人民幣「被低估」的一貫說法截然不同。

但專家指出,美國可能設法拖延進度,要求IMF對規章做嚴格的解釋,並主張以SDR作為促使中國進一步落實金融自由化的籌碼,尤其是利率自由化,及開放資本帳。

依據IMF章程,至少每五年需檢討SDR的成份貨幣,也可提高檢討的頻率;如此一來,今年IMF有可能會決定人民幣雖接近SDR的標準,但仍有所不足,然後在2020年之前再進行審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