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2008年3月號" width=560 height=13>
過去,傳統產業當道的年代,要當上總經理得埋頭苦幹30年,才有機會。隨著產業轉型,現在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國際觀、有創意、能外派、資訊接收快的領導人才,年輕世代升遷接班的時間因而縮短。但當機會來臨時,你做好準備了嗎?
總經理,直接向執行長或董事長負責,象徵著專業經理人的最高位階。掌握組織資源的分配,承擔績效盈虧的壓力,肩負指引團隊方向的責任。承擔此等大任,需要在職場歷練幾年?
在傳統製造業,可能需要30年;在科技業、零售業、金融業,可能只要15年。然而,即使隨著產業和人口結構的變遷,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輕世代升遷接班的時間縮短、速度變快;問題是,當機會來臨時,你做好準備了嗎?
35∼40歲經理人最具接班潛力
根據104獵才顧問中心的統計,過去6年間,透過該公司轉職成功的1000位中高階主管中,68%低於40歲。年齡介於35∼40歲之間的管理人才,已然成為最具潛力的總經理人選。
「這是一個趨勢,」藝珂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陳玉芬指出,「40歲總經理」的出現,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
在美國,1946∼1964年之間出生的戰後嬰兒潮,將陸續進入退休年齡,而這群現年43∼61歲之間的工作者,正是如今企業管理階層的主力。《培養公司的領導人才》(暫譯,Growing Your Company's Leaders)一書指出,這群人一旦退休,企業將流失30%∼50%的高階主管。
當50%的高階主管屆臨退休,就代表將有50%的年輕主管得以接班。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世代交替趨勢。1960年代經濟起飛時成立的傳統製造業,正面臨接班轉型期;1980年代成立的科技業與金融業,正處在海外擴張期;1990年代開始出頭的服務業與零售業,正值國內市場深耕期。
全球化的趨勢及商業環境的變幻莫測,促使企業和個人都必須重新界定或找尋新的核心能力,因此各產業都亟需變革,也都需才孔亟,因此年輕一輩出線的機會自然增多。就連過去主管平均年齡較高的傳產業,也因為開始經營品牌,或重視工業設計與技術研發,而大膽啟用年輕主管。
此外,在台灣外商組織結構的改變,也為年輕總經理開啟了機會之門。根據陳玉芬的觀察,外司除了每個產品事業群,都有自己的總經理外(如台灣IBM除了台灣區總經理外,還有7位事業群總經理),過去被視為支援性質的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主管,也因為角色逐漸被重視,而被賦予「總經理」的頭銜。
沒有過去的包袱,隨時可上手
除了年齡降低,總經理的特質,也與過去大不相同。
1980年代傳統產業當道時,技術、知識都要靠著老師傅傳承,埋頭苦幹30年,或許就有機會成為高階主管;但目前台灣各產業不是面臨轉型,就是正值擴張,需要的是國際化、有創意、能外派、資訊接收快的領導人才。 陳玉芬認為,現在35∼40歲的經理人,在剛出社會前後,正好碰上網際網路興起的時代,早已適應於國際化和資訊化的環境;也因為年紀相對較輕,對於公司外派到海外的家庭顧慮也較少;再加上科技進步與市場的快速擴張,他們並不太需要經驗傳承,隨時就可以接手。
而年輕,並不必然與經驗不足劃上等號。《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雜誌在2007年調查發現,企業執行長的年齡,與他們的績表現毫無關係,粉碎了「年齡」「經驗」「績效」成正比的迷思。
《經理人》本期專訪了8位總經理,各來自不同產業,但都在40歲前坐上了專業經理人的最高位階。
1999年,39歲的馮南陽當上《財星》(Fortune)雜誌500大企業、美商金吉列(Gillette)首位台籍總經理;
2000年,35歲的台新銀行信用卡業務主管林坤正,透過主動提案,成為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
2002年,金融經驗豐富的王嘉昇被派駐中國,成為優利系統(Unisys System)大中華區金融事業群總經理。
2004年,從沒換過工作的魏美玲,在38歲那年成為網通大廠友訊科技台灣區總經理;37歲的楊智雅,接任AIG友邦投顧總經理;台灣惠普(HP)個人系統事業群總經理由陳敬宏出任,他只有36歲;
2007年,39歲的朱幸兒,成為國內商用不動產業首位女總座;同年,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經理王文欣,39歲的她,也是集團中最年輕的總經理。
他們慎選工作、追求完美、不斷學習、解決問題、專注當下、改善缺點、持續準備,並且越挫越勇。8個成功的習慣,使他們在40歲前當上總經理,順利攻頂。
環境已經改變,優勢站在年輕人這一邊。趁早培養成功習慣,畫出你的攻頂地圖藍圖,他們做得到,你也有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