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距離不是問題 虛擬團隊運作十大法則

距離不是問題 虛擬團隊運作十大法則
聯合新聞網
在跨國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訊科技日新月異之下,由一群很少見面甚至素未謀面的員工,共同完成企業特定任務的虛擬團隊,應運而生。不過,虛擬團隊要運作成功面臨不少障礙:時差讓不同時區人的無法立即溝通,文化差異容易造成誤解,而且沒有見過面的團隊成員,很難產生團隊運作不可或缺的化學作用。

最近一份針對跨國企業虛擬團隊的調查發現,不少虛擬團隊無法克服遠距離的挑戰,甚至面臨解散的厄運,但也不乏運作良好的例子。是什麼因素造成虛擬團隊有天差地別的表現?

企業界愈來愈無法負擔員工頻繁面對面開會所衍生的費用,另方面,員工愈來愈排斥出差對家庭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干擾,為了讓分散各地的團隊成員發揮最大的生產力,企業勢須找出讓虛擬團隊更有效運作的方法。

這項調深入研究虛擬團隊運作成功的案例,如英國石油、諾基亞、奧美廣告。此外,倫敦商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也調查15家歐美跨國企業的55個虛擬團隊的1,500多位成員。

二項研究結果發現成功虛擬團隊的一些特質和做法。以下是讓虛擬團隊更具生產力的十大黃金法則。

1.投資線上資源,讓成員可以很快的認識彼此

由於成員分居各地,他們的最大挑戰是,要彼此熟識並不容易,也不易摸清楚每個人在專案中扮演的角色。就如社交網站可以讓同一社群的人打成一片,線上工具也有助於拉近彼此距離。

以奧美廣告為例,創辦人歐格威特別強調企業內的知識分享。十多年前,他就投資成立企業內部網路社群,命名為「松露」,因為他希望員工像在法國南部橡木林裡尋找松露的豬一樣,充滿活力和幹勁。

透過「松露」,員工可以接觸到共同專案和公司的知識庫,它也成為公司內數百個社群的討論平台,分享點子和觀察心得,更是一份員工名錄,讓他們可以不斷更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領域。

因此,即使是虛擬團隊的成員也能迅速互通有無,例如,奧美的大客戶打算在全球市場同步推出一支廣告,就可以組一支虛擬團隊,短短幾天內就正式運作。

2.挑選已互相熟悉的成員

若幾位成員本來就認識,有助於拉近成員之間的距離,提升虛擬團隊的生產力和創新力。不過,若是大多數成員本來就認識,會使整個團隊了無創意,因為引爆創新的點子通常來自新加入者出人意表的觀察。

3.指定成員扮演跨界橋樑,至少占15%

跨界橋樑是指因為個性、技能或者工作經驗,認識團隊以外很多重要人物的人。英國石油長久以來就讓不同事業部的員工一起工作,以弭平不同事業部之間的藩籬。不過,跨界橋樑太多,會讓團隊失去認同感和共同目標。

4.把培養跨界橋樑視為例行公事

諾基亞訂了很多例行程序,鼓勵員工拓展人脈,新進人員至少會被正式介紹給部門內和其他部門的各十位同事。諾基亞也努力建立外部關係,和逾百所大學教師有合作關係,共同舉辦研討會、推動研究計畫。

跨界橋樑愈多,代表一旦要成立虛擬團隊,成員本來就認識的機率較高。

5.把團隊工作分割成幾個單元,讓各地的進度不會彼此拖累

協調不同時區的工作,是項永無休止的挑戰。因為某地進度延宕或者超前,都會使虛擬團隊陷於癱瘓。指派工作時,要儘可能讓不同地點的團隊成員,可以用自己的步調前進。此外,根據工作類別,設計工作流程,讓不同地點的貢獻可以在流程末端加以整合。

6.成立一個網址,讓成員可以協調、交換意見和互相啟發

成功的虛擬團隊通常擁有共同的網路空間,讓成員可以24小時使用,這讓獨立工作的成員,可以持續追蹤進度和獲知其他人的觀點。

例如,奧美的「松露」也建置各種專案的個別網址,讓不同的虛擬團隊可以分享專案計畫、非正式交流意見,這讓公司員工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工作所扮演的角色、是否能配合其他人的工作。

7.鼓勵頻繁溝通,但不可強制聚會

溝通的模式不拘,在諾基亞,最常用的溝通方式是文件來往,其他公司則盛行電子郵件或語音留言,重要的是溝通要頻繁和快速。

英國石油便明文規定,電子郵件的傳送對象、複本傳送對象、回覆期限,讓團隊的運作更加順暢。

同樣的,團隊聚會也有些規則可循。虛擬團隊完成專案期間通常會設法讓成員見面,見面時間的選擇也相當重要。一開始就安排社交意味濃厚的聚會並不受歡迎,安排讓人想大顯身手的工作,才是首要之務。

8.指派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任務

由於虛擬團隊工作通常沒有受到監督,若任務不夠刺激、具有挑戰性,就無法激起成員的工作興致。

9.指派的任務必須對團隊成員和公司都有意義

理想上,虛擬團隊的使命應符合成員的個人及職涯價值觀,且對公司具有顯而易見的重要性。

在十多年前,英國石油前執行長布朗恩就詢問每位員工,公司如何變成「一股善的力量」。這個問題在公司內催生了不少虛擬團隊,引起熱烈討論。

10.儘可能徵召志願者

結果,一個命名為「點火」年輕員工團體,提出將能源生產轉移到太陽、風力等較持續性的資源上,導致英國石油很早就聚焦於永續能源。

由維基百科和Linux的例子可以看出,若是虛擬團隊納入較多擁有重要技能的志願者,成功的機率較高。諾基亞負責未來策略性挑戰的團隊,大部分成員都是志願參加的。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官如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