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
大家都知道,執行長的工作就是做決策。而大部分的執行長也的確如此:他們在任內,做過無數個決策。然而,整個組織必須致力執行那些決策,決策才能發揮效果。企業若無法執行決策,就會陷入優柔寡斷的文化。
全球頂尖的執行長顧問瑞姆.夏藍,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闡述這項議題,談到經常未依執行長決策而行動的組織,該如何掙脫已深入組織的優柔寡斷。未能與負責執行決策的人溝通,通常會造成猶豫不決與全然的抗拒。夏藍把這種談話稱為「果決的對話」,並說明它的四個組成要素:首先,是慎重的意見徵詢;其次,必須能容忍惱人的真相;第三是廣納各種意見,而且是主動提供的意見;最後,則必須指出行動的方向。
在成功擺脫優柔寡斷文化的組織裡,討論絕對是安全的。但若表現不佳,就不可能是安全的。
︱一致贊成的假象
你對以下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你參加了每季舉行的業務討論會議,一位同事正在報告他那份厚達兩吋的新產品投資簡報。他報告完畢時,現場一片死寂,大家左看看、右看看,或是乾脆低下頭,等著其他人先開口。沒有人願意評論:至少在老闆透露他的意向之前是如此。
終於,執行長打破沉默。他問了幾個帶有些許質疑的問題,來顯示自己也做了功課,但顯然,他已經決定支持這個投資案了。沒有多久,其他與會者開始忠實地跟著附和,小心翼翼地給予正面意見。從大家的評論來看,會議室裡的人似乎一致贊成這項投資案。
但表面或許只是假象。有個相關部門的主管擔心,這項新產品會搶走他的資源;製造副總裁認為,第一年的銷售預測極度樂觀,存貨可能會塞滿倉庫;會議室內其他人的態度則是不冷不熱,因為他們看不出這項投資案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但他們將這些想法放在心裡,會議最後並沒有作出結論。接下來的幾個月,這項投資案經過一連串的策略、預算、營運檢討,慢慢地胎死腹中。雖然說不出誰是扼殺這項投資案的劊子手,但顯然,當初那場會議在表面上大家的意見一致,但與會者的真實感覺卻完全相反。
在我過去擔任許多大型組織與領導人的顧問期間,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即使是在公司的最高階層,沉默的謊言與缺乏結論,常會導致錯誤的決策。他們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最後會因一些沒說出口的理由,和不採取行動,而無法執行那些決策。經過二十幾年的第一手觀察,我發現這些優柔寡斷的案例,都有類似的特徵:理應創造成效的人際互動,實際上卻未發揮成效。負責做決策與執行的人,彼此之間無法聯絡、溝通。或許是顧忌彼此的層級差距,或許是受限於繁文縟節與缺乏信任,他們只是一板一眼地討論,卻未表達真實想法。因為心理上並不真正認同,執行計畫的人就不會果斷地行動。
這種不良的人際互動,並不只是獨立事件,在全公司制定(或不制定)大大小小的決策時,就常看到這類狀況。無法果斷採取行動,已深植在公司文化中,員工也認為這樣的習慣似乎牢不可破。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