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臺灣產品貼大陸牌成風潮


文∕陳懷安

(攝影∕陳懷安)
經營臺灣商品的商人,將市場瞄準大陸,為防止仿冒和品牌商「過河拆橋」,更多人選擇「再加工」,就是將產於臺灣的產品加上大陸品牌,兩者皆注明。如此一來,更能掌握品牌價值,創造長遠的品牌效應。日前,夏商集團首次從臺灣進口500噸優質大米,分裝後在夏商民興超市全面上櫃供應。有在廈台胞發現,這批產自臺灣雲林的大米,分裝為每袋重量5公斤的大米售價75元,可打出來的「雲農」品牌卻不是臺灣產地。

不僅稻米,還有啤酒、高粱酒、鞋子等。今年初,屏東台商成功將蓮霧釀造成果酒,把市場瞄準大陸,最近,又有廈門台貨經銷商向臺灣訂製高粱酒,打出自己的品牌「五色玉」,以臺灣商品的高品質為號召,作自己的口碑。臺灣儼然漸成大陸代工廠。



不勝仿冒 不如自創品牌

在廈門經銷臺灣酒類多年的「台思味貿易商行」,去年即積極前往臺灣尋覓高粱酒製造商,在新竹找到一家酒廠,首批訂單數百箱,日前末通關進入廈門,但這支酒品命名為「自有」五色玉,強調是臺灣精釀工藝,純穀類釀造,酒精度有50°與56°兩種,預估終端售價每瓶600毫升288元人民幣。
台思味負責人鄭植升經營台貨貿易多年,他表示,打出自有品牌也是不得已。「臺灣雜貨商品近年來經銷利潤已經壓得很低,而且大家各憑本事從臺灣進貨,市場價格都亂了套,到處串貨。」他介紹,此外,知名品牌產品被仿冒的很多,臺灣業者不來大陸抓仿冒,在大陸的經銷商又沒有商標權,很難主張維權,銷售量上面還輸給仿冒品。
他舉臺灣某品牌黑糖棒棒糖為例,廣東一家廠商的仿冒品出貨量,可能比合法的進口量還多,經銷商拿它也沒轍。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廈門地區的台貨經銷商乾脆走自有品牌之路,但為保障品質,選擇堅持從臺灣訂購進口。

多留一招 不為他人「做嫁衣」

「臺灣阿莎力啤酒」暢銷福建,一年能銷20個貨櫃,貨真價實產自臺灣屏東,卻也是臺灣人沒見過的臺灣貨。

據介紹,廈門阿莎力貿易商行原本只從事臺灣商品貿易,從臺灣進口煙酒、食品、雜貨,強調貨源絕對來自臺灣。但身為經銷商有個很大困擾,商品賣得好,其他貿易商也會跟著進貨,同樣商品價格紊亂,遇到保鮮期將屆時,還有人賠本甩賣。知名商品一旦在大陸打開知名度,生產商就自己登陸來賣,代理商就得不到好處,相當於為他人「做嫁衣」。

阿莎力公司經過開會討論,整批董事人員到臺灣考察數次,最後決定借由兩岸煙酒開放的機會,直接下訂單打造自有品牌,利用過去多年建立起來的通路,自產自銷。阿莎力公司就向屏東龍泉啤酒廠訂購,因為是要銷大陸,全罐標示皆直接打上簡體字。

臺灣阿莎力啤酒在福建憑藉著多年打下的通路,讓許多大陸消費者以為,「阿莎力」才是正宗臺灣品牌啤酒。這款啤酒的外觀跟臺灣啤酒外觀接近,在臺灣前所未見,卻很可能變成大陸民眾最熟悉的「臺灣啤酒」品牌。另外還有各式果汁飲品,也都有這種情況。

自創品牌 效益更長久

據瞭解,隨著臺灣各地酒廠如雨後春筍設立,大陸朋友又對臺灣酒有偏好,各酒廠都把市場瞄準大陸,現在臺灣品牌高粱酒到大陸上架的超過百種,類似「五色玉」對台採購再貼標的,也在逐漸增加中。

除了酒品、飲料之外,夏商集團今年首次進口臺灣稻米,進口的是50公斤裝大包裝,之後再分裝成小包裝,打出自有的品牌上架銷售。重新分裝的好處,就是除了產地註明臺灣,還能掌握品牌價值,創造長遠的品牌效應。

另有台資製鞋業者表示,台商本來就擅長代工,前幾年大陸運動鞋大廠興起,某些大品牌的產能不足,就找台商鞋廠訂貨。大陸的台資鞋廠管理上軌道,以前是幫歐美代工,品質可以信任,就變成台商老闆為大陸鞋品牌代工貼牌的局面。


【完整內容請見《兩岸商情》月刊2012年1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